必赢242net官网
BWIN必赢首页 网上服务大厅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宪法宣传周 | 宪法的历程演进与地位作用

日期:2024年12月05日 16:24 点击:

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


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从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意义的《共同纲领》,到现行的1982年宪法的2018年修正版,新中国共颁布了四部宪法。

良好开端:“五四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在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经过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反复修改,经过全国1.5亿人的广泛讨论,该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由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被称为“五四宪法”。

曲折历程:“七五宪法

第二部宪法于1975年1月17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共30条,被称为“七五宪法”。这部宪法受到了“四人帮”的严重干扰,只存在了3年,在实际中也未认真执行。

及时转向:“七八宪法

第三部宪法于1978年3月5日在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60条,被称为“七八宪法”。该宪法虽然继承了“五四宪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增加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内容,但是由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七八宪法”仍然保留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等错误提法。比起“七五宪法”,“七八宪法”是个重大进步,但远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

拨乱反正:“八二宪法

第四部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在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八二宪法”明确区分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还规定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八二宪法”在当时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宪法”。



与时俱进:宪法修正案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八二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修正,实现了宪法的与时俱进。

1. 1988年修宪,将私营经济写进宪法,明确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地位。

2. 1993年修宪将“坚持改革开放”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明确了改革开放国策的宪法属性。

3. 1999年修宪将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进宪法,同时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 2004年修宪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宪法,并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我国宪法与时俱进地修改完善,使其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改革开放时代的前进步伐,及时确认和记录了改革开放各个阶段取得的胜利成果,有力推动和保障了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改宪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作用

1. 确认和巩固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发展方向,对立国的根本问题提供根本保障,使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方面能保持稳定和发展。

2. 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根本法律保障。

3. 是国家机关和全体公民的行为的根本准则。

4. 是国家的立法依据和法制统一的保障。


(来源:“离柳焦煤”公众号、北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必赢242net官网融媒体中心)